节气养生|清明时节中医养生全攻略:饮食、起居、经络与情志调养指南

2025-04-04 10:10:01 作者:武汉诚顺和中医馆 阅读:

  清明节最初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春分后15天,此时“万物生长,皆清洁明净”,故称“清明”。古人将其视为春耕春种的黄金时期,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寒食节(禁火冷食)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纪念忠臣介子推的传说。因寒食与清明日期相近,唐代起逐渐合二为一,形成兼具祭祀与踏青的节日。

  周代已有祭祖传统,唐代正式将扫墓纳入国家礼制,宋元后清明成为全民祭祖的核心节日。

  主要习俗

  扫墓祭祖、供奉酒食、焚化纸钱、培土插柳等。

  踏青与体育活动

  插柳避疫、清明戴柳、门前插柳的习俗源于驱虫防疫的民间智慧,唐代已流行,宋元后演变为辟邪祈福的象征。

  特色食俗

  · 青团/润饼:江南用艾草汁制青团,闽台地区食润饼菜,均取“清肝健脾”之意。

  · 寒食传统:山西部分地区仍保留冷食习俗,如黑豆凉粉、子福馍等。

  清明节融合了自然节气与人文精神,既蕴含“慎终追远”的伦理观念,又通过踏青、运动等习俗体现“天人合一”的养生智慧。从农耕时令到祭祖节日,清明节承载着我们对生命循环的敬畏与对自然的顺应。

  以下是清明时节养生的几个方面建议:

  饮食调养

  · 多吃甘味食物:遵循“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原则,适当减少酸味食物,增加甘味食物摄入,如红枣、甘蔗、饴糖、甘草、山药、大枣等。山药味甘性平、健脾益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胃肠道疾病;大枣对脾脏有益,还能补气养血,适合女性。

  · 选择时令蔬菜:豆芽味甘、性凉,能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帮助排出冬季积攒的内热;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有健脾和胃的功效;海苔咸寒,能软坚散结、消痰利水,清理肠道垃圾;海蛎补锌。此外,韭菜在春天质量最好,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温性且含丰富膳食纤维,利于生发阳气;苦菊能清热去肝火;马齿苋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 避免食用难消化食物:如青团黏腻、高糖、高脂,难以消化,应适量食用。

  推荐健康饮食搭配与习惯

  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多食用蔬菜和新鲜水果。规律地定时定量进餐,重视早餐,晚餐不宜过晚。进餐时细嚼慢咽,可按照“蔬菜 - 肉类 - 主食”的顺序进餐,降低总热量。

  常饮养生汤推荐

  · 山楂薏米饮:由生山楂、薏米、鸡内金、茯苓煎煮而成,有舒肝理气、健脾养胃的功效。

  · 藕汁白萝卜饮:用鲜藕、白萝卜榨汁,调入蜂蜜,能凉血养阴,养肺润肠。

  · 枇杷银耳汤:由新鲜枇杷、银耳制成,可起到一定的养生作用。

  · 砂仁鲫鱼汤:鲜鲫鱼搭配砂仁、陈皮等,是清明时节养生汤品之一。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天气冷热交替,风多、雨多。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女孩子,着衣应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下身宁热勿冷,尽可能让身体不冻不寒。

  春季阳气生发,应早睡早起,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7点左右起床,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白天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晒太阳、散步、打太极等,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和经络的畅通。

  进入清明时节雨水丰富,身体易受湿气侵害。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干湿平衡。被褥和衣服要干燥透气,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避免发生湿疹

  按摩穴位

  · 疏肝理气穴位:按摩太冲穴、行间穴等,可以疏肝理气,缓解春季常见的情绪烦躁、失眠等问题。太冲穴位于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处向脚腕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

  · 健脾和胃穴位:按摩足三里穴、关元穴等,可以健脾和胃,增强身体的消化功能。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拍打经络

  通过拍打身体的经络,如手臂内侧的心经、肺经,腿部的肝经、脾经等,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身体的疲劳和不适。

  艾灸养生

  艾灸可通过艾草的温热作用,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清明时节可选择艾灸神阙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关元穴、气海穴等,但艾灸并非人人适用,阴虚火旺体质的人艾灸后可能出现上火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a href='http://mip.chengshunhe.net/' target='_blank'><u>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u></a>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诚顺和中医馆)建馆10余年,秉持“诚信为本,顺时养生,和谐健康”的中医文化精髓,坚持“名中医,好中药”的立馆之本,在中医药临床诊疗常见病、老慢病、疑难杂症及健康养生等领域颇具特色,建设和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李轩锦、钟明、徐长化姜瑞雪张林茂王大宪、龚红卫、范平宋跃进、王儒英、李家发刘玉茂、高进、段正莉、刘义涛、陈德货、宋恩峰、李瀚旻、梅应兵、张振鄂、汪旭东、何友为、乐芹、曾凡鹏、向贤德熊勇廉河清孔政吴隆贵胡爱玲柳新樵肖早梅王垚丁辛鲁本堂、黎诗琪、蹇峰、让敏、张波茹、罗天禄、朱长江、陈丽娟(排名不分先后)等40余位名老中医团队,10余年坚持甄选道地药材,特邀湖北省多位七旬老药师亲手把控药材的进存和煎制,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是武汉卫计委批准成立的正规中医医疗机构,是武汉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是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养生实践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实践基地授权,屡获武汉市社工志愿者协会表彰。

  咨询预约:027-87878466,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移动官网咨询预约:https://m.chengshunhe.net/  

  提示:需要咨询或预约专家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主任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武汉知名老中医

向贤德 李轩锦 姜瑞雪 王大宪 王垚  

刘玉茂 胡爱玲 徐长化 李家发 刘义涛  

孔政 廉河清 宋跃进 钟明 鲁本堂 

吴隆贵 丁辛 肖早梅 钱爱华 胡媛媛 

王儒英 张林茂 柳新樵 罗天禄 黎诗祺吴永贵

黄远泽 樊云赵厚睿万恒仙代春兰卢凯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诚顺和中医馆)于2014年由武汉市区卫计委批准成立,是武汉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是一家致力于为江城老百姓提供平价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诚顺和汇聚30多位名老中医坐诊,他们擅治老中幼疑难杂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咨询预约热线电话:027-87878466 手机(微信同号):18627730962

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鄂ICP备20240486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