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医向贤德总结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和危害

2020-06-29 09:36:01 作者:武汉诚顺和中医馆 阅读: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疾病,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慢性支气管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从而使病情复杂。那么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有哪些,又要怎样治疗呢?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专家向贤德主任做出了总结:

 

一、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症

 

1、肺结核

肺结核常伴有低热、乏力、盗汗、咯血等症状;咳嗽和咯痰的程度与肺结核的活动性有关。老年肺结核的毒性症状不明显,常因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掩盖,长期未被发现,应特别注意。 

 

2、支气管哮喘

起病年龄较轻,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病史;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表现为广泛的支气管痉挛和管腔狭窄,临床上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发作短暂或持续。晚期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扩张

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常继发于麻疹、肺炎或百日咳后,有反复大量脓痰和咯血症状。

 

4、心脏病

由于肺郁血而引起的咳嗽,常为干咳,痰量不多。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等心脏病征象。

 

5、肺癌

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长期吸烟者,常有痰中带血,刺激性咳嗽。

 

6、晚期患者可并发肺气肿,肺动脉高压。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危害

 

1、支气管炎会降低肺功能

支气管炎一旦急性发作开始,支气管中的腺体就会产生多于平时的粘液,当身体想把这些粘液从肺里清除便会引起咳嗽,也会降低患者的肺部功能。同时,加快了支气管炎的病程。 

 

2、支气管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支气管炎长期咳嗽造成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饮食、睡眠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下降。

 

3、支气管炎迁延难愈可伴随终生

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反复、长期的咳嗽、咳痰,每发作一次,病情就严重一次,使得病情迁延难愈甚至伴随终生。

 

4、支气管炎可发展为肺心病

支气管炎病情持续发展就成为多种疾病发生的根源,就呼吸系统疾病来说,它可以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比较后还可能发展到肺心病。

 

三、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分为实证和虚症,治疗以控制病情为主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急性支气管炎长期累积而成,它在中医里分为实证和虚症两种临床表现。那么这个实证和虚症都是什么呢,又要如何进行治疗呢?

 

辨证

慢性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慢性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如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实证

①外寒内饮:证候: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粘痰,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

证候分析:外有表寒里有水饮,外寒引动水饮,上逆射肺,肺气不宣,故咳嗽气喘,痰多泡沫;表寒外束,郁闭肺卫,故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重;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饮溢于肌表,故见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乃为寒饮内盛之征。

②痰湿内聚:证候: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

证候分析:痰生于脾,上渍于肺,痰湿聚于中焦,寒从中生故咳嗽痰白而粘;痰湿内停,中焦气机受阻,故胸脘满闷、纳差腹胀。苔白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偏盛之象。

③燥热伤肺:证候: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燥热伤肺,津液被烁,故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燥热伤津,故鼻燥咽干;咳甚伤络,气机不畅,故胸痛;燥邪伤肺,肌表被束,故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均为燥热之象。

 

虚证

①脾肺两虚:证候:咳嗽气短,声低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纳差,胸脘痞闷,大便溏薄,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苔白薄,脉濡缓。

证候分析: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失所主,故气短而喘;脾虚不运,故胸脘痞闷,纳差便溏;肺气本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肺气更伤,痰湿转盛,故咳痰气喘发作或加重。苔白薄,脉濡缓亦为肺脾两虚之征。

②肺肾两虚:证候: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苔白而滑,脉细无力。偏肾阴虚者,则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咳嗽久作,肺病及肾,下元不固,气失摄纳,故呼多吸少;动则耗气,故喘息更甚;肾阳虚不能蒸化水饮,聚而生痰,故痰稀色白;阳虚不能温养于外,故畏寒肢冷。苔白滑,脉沉细无力,亦属阳衰饮聚之征。若真阴不足,阴不敛阳,气失摄纳,故见一派阴虚之象。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

 

1. 控制感染:细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氏菌比较为多见,可给予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口服,严重感染可选择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抗菌治疗疗程一般7-10天。病情无好转者,应根据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2. 祛痰止咳: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如服用β受体激动剂等。也可以运用物理方法,主动深呼吸并且咳痰,严重者可由家人进行辅助咳痰如经常变换体位等。

3. 解痉平喘:可选用氨茶碱及其缓释片剂、β2-受体激动剂及其缓释片剂治疗。阵发性咳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痉挛,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可改善症状,有利于痰液的清除。

 

温馨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无法比较好地调理并且会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疾病,控制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慢性支气管炎的比较佳控制期就是在缓解期,若是控制的好就会减少甚至不再复发。因此,即使在不发作的时候也要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此外,一旦发作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四、慢性支气管炎食疗

 

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一般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病情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所以在冬季时就要特别注意预防保健了,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和治疗食疗方。

 

1、大蒜、食醋各250克,红糖90克。将大蒜去皮捣烂,浸泡在糖醋溶液中,一星期后取其汁服用,每次一汤匙,每日3次。

2、白萝卜250克洗净切片,冰糖60克,蜂蜜适量,加水适量煮至熟烂,食萝卜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

3、白萝卜250克洗净切片,生姜7片,红糖30克,加水适量煎汁服用,每日早晚各1次。

4、红白萝卜250克洗净切片,加麦芽糖25克放置半天,取其汁液饮服,每日2-3次。

5、麦芽糖、蜂蜜、大葱汁各适量,熬溶后装瓶备用。每次取服1茶匙,每日3次。

6、鸡蛋2个,香油50克,食醋适量。将鸡蛋打散放香油中炸熟,加食醋食之,早晚各1次。

7、花生米100-150克,加冰糖和水各适量煮至熟烂,食花生米饮汤,每日1-2次。

8、杏仁15克,反复捣烂加水滤汁,再加蜂蜜1茶匙,用开水冲服,每日2-3次。

9、雪梨1个削皮去核,纳入贝母粉9克、冰糖30克,隔水蒸熟食之,每日早晚各1个。

10、南瓜500克去皮切成小块,红枣15枚,红糖适量,加水适量煮汤服食,每日1-2次。

11、鲜橙1个连皮切成4瓣,加冰糖15克,隔水炖半小时,连皮食之,早晚各1个。

12、冬瓜籽、冬瓜皮各20克,麦冬15克,加水煎汁服用,每日1剂分早晚服。

13、甜杏仁10克,细嚼慢咽,每日2次,有止咳、化痰、定喘等作用。

14、雪梨1个挖去果核,填入冰糖适量,隔水蒸熟食之,每日早晚各1个。

15、芝麻、生姜各50克共捣烂,加水适量煎汁服用,每日1剂。

16、鲜百合2-3个,洗净捣烂滤汁,用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

17、大蒜100克去皮拍碎,猪瘦肉500克洗净切片,加调料炒熟食之。

 

日常预防措施

 

1、戒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

2、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以避免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耐寒能力,以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注射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对预防易感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4、定期监测肺功能及早发现气流受限并及时采取措施亦十分重要。

5、加强卫生教育,改善工作条件与卫生习惯和增加营养等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6、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和吸入。
 

向贤德坐诊时间

周二全天、周六全天
 

向贤德门诊预约方式:

需要预约的患者请致电我院健康热线:027-87878466 或者添加微信预约:15607131150

医馆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39号赛博珞珈胡同2楼。

  提示:需要咨询或预约专家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主任手机(微信同号):18627730962

武汉知名老中医

向贤德 李轩锦 姜瑞雪 王大宪 王垚  

刘玉茂 胡爱玲 徐长化 李家发 刘义涛  

孔政 廉河清 宋跃进 钟明 鲁本堂 

吴隆贵 丁辛 肖早梅 钱爱华 胡媛媛 

王儒英 张林茂 柳新樵 罗天禄 黎诗祺吴永贵

黄远泽 樊云赵厚睿万恒仙代春兰卢凯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诚顺和中医馆)于2014年由武汉市洪山区卫计委批准成立,是武汉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是一家致力于为江城老百姓提供平价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诚顺和汇聚30多位名老中医坐诊,他们擅治老中幼疑难杂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咨询预约热线电话:027-87878466 手机(微信同号):18627730962

地址:洪山区珞瑜路39号武汉大学科技孵化器大楼裙楼2楼2F02号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 版权所有鄂ICP备16001066号-1